極限隨機樹 extra trees
關於極限隨機樹(extra trees)的學習筆記。
概述
極限隨機樹跟隨機森林(random forest)一樣,都是由多個決策樹(decision tree)所組成,而算法決定他們之間的差異。
隨機森林由Bagging方法抽取隨機的子樣本,創造差異的子模型後實現集成學習,決策樹的分割藉由熵(Entropy)以及Gini不純度(Gini Impurity)來在隨機子集中找出最佳的分割。
而extra trees相較於random forest,差異展現在決策樹的分割上,extra trees直接使用整個數據集,抽一個隨機的特徵以及該隨機特徵上的隨機閾值進行分割。
extra trees中的每個決策樹的隨機性比起random forest會變得更大,這代表每個子模型的性能會大大的降低,不過集成的模型數量夠大,最終集成學習的結果也會不錯,這也是extra trees這種極度隨機的集成學習具有價值的理論依據。
extra trees的這種隨機性可以用來抑製過擬合,不會因為某幾個極端的樣本點而將整個模型帶偏。這是因為每棵決策樹都是極度隨機的,所以很有可能大部分決策樹是看不到這些特別極端的樣本點的,因此整個模型的過擬合現象會得到抑制。抑製過擬合過程中降低了方差,與此同時也會增大了偏差,因此在使用extra trees之前,需要檢查樣本數據以及要解決的問題是否適合使用extra trees。
演算法
by 原始論文
速度上的差異
在大資料量的數據上,random forest的訓練速度會有難以抹滅的速度劣勢,若是抽出的子數據集有n筆資料,每筆資料有m個特徵,在第一次找尋分割點的時候,就需要做(n-1)*m次的運算。
而與之相對的是extra trees可以將建立一個決策樹的node的時間縮短到k次(k為整個數據集大小),畢竟是透過隨機選擇,速度上快上很多。
透過此網站,可以看到
在訓練成效上相差無幾,但速度上快許多。
結論
- extra trees使用整個原始樣本而不是隨機子集,從而減少了偏差,但由於不是採用最佳分割,所以也會增加偏差。
- 隨機化的樹算法隨機選擇每個節點的分裂點,從而減少方差。
- 它比隨機森林算法快得多,因為它不花時間選擇最佳分割點。